logo
安吉龙山源
与南龙主脉天目山一脉相承,绝佳的宝地
15821689533

当前位置:

绿色殡葬祭祀的功能

2024.09.28

当原始人见到尸体不是惊恐地跑开而是以一定的方式予以安葬,并希望能保留或恢复死者的灵魂时,人类已开启了自身的文化。原始殡葬都由灵魂(鬼魂)观念支配着,原始人终于将人形、神二重化。得出了人的另一类存在,即灵魂。他们深信,在人的躯体之中还有一个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,它被称为“身体内的小人”,或“永生者”。原始人深信灵魂是不死的。死亡只是灵魂去过另一种生活。死者和自己仍然发生某种联系等。基于这一认识,就需要建造坟墓、装饰死者、埋葬死者,并给它们些随葬品,以保证它们在那里仍能像生前一样过着安稳、舒适的生活。同时,也奢望死者的灵魂能报恩惠于自己。这一认识构成整个原始殡葬的认识论基础,并一直延续到今天。 殡,《说文》说:“死在棺,将迁葬枢,宾遇之。”即置死者于棺中,待以宾客之礼。由于人此后并非立即一埋了之,而是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性活动和相应的礼仪,诸如:表彰死者的德行、功绩,让亲友故旧前来吊念、祭奠等仪式、以此表达人们对于死者的看法和对死者的感情。所以要停枢一段时间,即殡。葬,《礼记·檀弓上》说:“葬者,藏也。欲人之弗得见也。”葬是指的对遗体的处理方式。原意指土葬,后世引申为处理尸体的方式,如土葬、火葬、水葬、悬棺葬等等。所以,殡葬就引申为丧事活动及其礼仪规范。此外,对死者的祭祀也属于操作形态范畴,如清明上坟祭祖等。

  儒家的孝道观受远古祖先崇拜的影响,在宗教观上表现为尊祖,在伦理观上表现为孝祖,在丧葬观上表现为厚葬。儒家的孝道丧葬观主要反映在成书于当时的《孝经》中,《孝经》是西汉儒家孝道思想的集中反映。《孝经纪孝行章》曰:“孝子之事亲也,居则致其敬,兼则致其乐,病则致其优,丧财致其哀,祭则致其严”……大意为:父母过世时,要以哀痛的心情隆重料理丧事;在行祭祀时,要以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,这才称得上孝。厚葬被冠以礼、孝的美名,左右了中国几千年的厚葬风俗。儒家这种孝道丧葬观深入民心,对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由汉迄清,各代都奉行传统的慎终追远、事亡如事生的儒家孝道丧葬观,把丧葬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,认为孝莫重于丧。

  正是这些思想传承下来了丰富的殡葬民俗,让人们能纪念逝者,传递生者的缅怀之情。然而,人们在祭、扫墓时,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夹杂着一些潜意识的、迷信落后的东西;严重地侵蚀了人的心灵,不利于社会的进步。现代公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乱埋乱葬这种有碍观瞻、大煞风景的行为。尤其现在推行现代墓园的建造,墓园环境幽雅、庄严祥和,使祭扫者得到熏陶,心灵得以净化,行为受到约束,自觉告别不文明、不健康的消费、悼念方式,如送鲜花代替烧纸钱就是很好的例证,可以说,现代墓园对丧葬消费起着导向的作用。

留言咨询
姓名 *
联系方式 *
按住滑块拖动到最右侧
马上提交
公司信息
联系人余经理
联系电话158****953315821689533查看
联系电话2021****23825021-31423825查看
微信号码暂未添加微信号
公司地址浙江省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(杭长高速安吉北出口)
在线咨询
QQ交谈
暂未添加QQ
联系电话
咨询电话
15821689533
021-31423825
联系人:余经理
工作时间:7*24
联系微信
暂未添加微信号
返回顶部
百姓网平台保障
投诉热线:
021-61300238
投诉反馈: